资讯中心
热线: 400-998-6208
电话: 010-84896208
传真: 010-82780862
来源:河北地质大学 日期:2021年09月26日

      河北地质大学著名教授、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杜汝霖老师于20219232043分在石家庄市仙逝,享年92岁。杜汝霖老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925日上午9时在石家庄市殡仪馆济安厅举行。



      杜汝霖教授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1930211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同年到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现河北地质大学)任教至今。先后任地质专业科主任、地质系副主任、名誉主任、前寒武纪地质与矿产研究室主任等职。


      他曾任中国地质学会35届理事,全国地层委员会晚前寒武纪专业组成员,全国藻类化石专业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国际合作研究项目(ICCP261项和344项中国专家组成员,地矿部地史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委员,国际叠层石专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石生物论文集编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杜汝霖教授曾获我国地质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优秀专家、河北省科技战线先进个人、河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张家口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杜汝霖教授科研成果丰硕,积极投入前寒武纪地质、地史及地层古生物的研究,尤其是对华北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的研究作了大量开创性研究,是我国中上元古界及晚前寒武纪古生物群、宏观藻类及叠层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他带领研究团队在天津蓟县长城系高于庄组中发现了世界罕见的宏观真核生物螺旋状炭质化石,将宏观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至少提前了2-4亿年。在燕山地区青白口系中发现了罕见的宏观藻类化石,并命名为龙凤山藻,这类化石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具形态和组织器官明显分化的宏观真核多细胞生物化石,早于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冀西北长城纪宣龙式铁矿的生物成矿作用”,在形成于18亿年的铁矿中首次发现了大量微体植物化石,并发现微体化石与铁矿石和叠层石三位一体共存的事实,改变了传统的生物成矿理论观点,为研究生物成矿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在华北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中,对五台山铁堡运动的发现和命名,对燕山西段前寒武纪地层层的建立,对下马岭组的划分和叠层石的发现,以及对太行山赵家庄组的建立都得到国内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评价。撰写的《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及地史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该研究领域的著作,其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声明:数字空间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问题,请优先联系我们 84896208,我们会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